張研齋 發表於 2019-1-20 19:52:33

德勒茲

德勒茲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9961102.jpg

作者 : [法]阿蘭·巴迪歐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存在的喧囂
原作名: Deleuze: La clameur de l'Être
譯者 : 楊凱麟

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南京大學出版社“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系列。吉爾•德勒茲(1925-1995)是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他被視為左翼尼采主義者,被看作是後馬克思思潮的一份子。本書是吉爾•德勒茲的“敵人”——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著作,圍繞著“大寫的一”以及其他內容,巴迪歐以自己的方式,對德勒茲的思想進行言說。全書分為十章,在書中,巴迪歐試著展示一種思想運動——抗拒、加速與減速、翻覆與逆轉德勒茲的思想運動,以一種哲學家的本格方式。

這本篇幅不大的書可以同時視為德勒茲與巴迪歐哲學的簡介,而且因為涉及德勒茲這個被巴迪歐一再拿來較量與挑戰的同代哲學家,急遽升高了火線,成為一本當代法國哲學的“諸神戰役”。必須有相當的配備與防護才能深入兩位天神以巨大雷電互殛鬥毆的戰場。本書中的導演當然是巴迪歐,但從他扮演的、不無自我袒護的戲碼來看法國當代哲學,在重重的硝煙與核爆粉塵中...

作者簡介
阿蘭‧巴迪歐法國重要哲學家,在政治立場上以法國毛主義者及對共產主義的捍衛著稱。巴迪歐早年受阿爾都塞的深刻影響,認為只有透過數學邏輯才能展開存在論的思考。在最重要的著作《存在與事件》(1988)中,存在論被發展成一種數學的集合論。愛、藝術、政治與科學是巴迪歐哲學的四個基點。

譯者簡介
楊凱麟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評論。著有《分裂分析德勒茲》《分裂分析福柯》《書寫與影像》《虛構集》,譯有《德勒茲論福柯》《消失的美學》等。

汪由敦 發表於 2019-1-22 21:49:50

不知張大人是否讀過德勒茲的第一本著作《經驗主義與主體性》(Empiricism and Subjectivity, 1953),大體上是對休謨哲學的研究。整個感覺就是差異與重複,求新的哲學。

張研齋 發表於 2019-1-28 00:06:40

汪由敦 發表於 2019-1-22 21:49
不知張大人是否讀過德勒茲的第一本著作《經驗主義與主體性》(Empiricism and Subjectivity, 1953),大體 ...

還沒,但預計會拜讀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勒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