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320|回覆: 0

[轉貼] 對廣東出土古玻璃器的思考 黃靜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11-5 03: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黃靜

本文出自《中國南方古玻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玻璃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它已走過了五千多年的歷史。雖然在不少中國古籍中,如《穆天子傳》、《尚書·禹貢》、《論衡》、《漢書·西域傳·地理志》、《鹽鐵論》、《魏書·西域傳》、《太平禦覽》、《舊唐書》、《北史·大月氏傳》等,對玻璃已有了各種各樣的記載和描述,但中外學術界對中國古玻璃的研究,起步較晚,進展也較慢。在20世紀20年代,西方學者開始對中國古玻璃進行研究,他們認爲中國的玻璃是從埃及傳入的。雖然中國陶瓷中的釉料與玻璃的性質相同,但中國不存在專門製造玻璃的技術和作坊。到了20世紀30至50年代,隨著鉛鋇玻璃在中國的陸續出土,使西方學者大受震驚並改變了看法:因爲西方的鉛鋇玻璃出現於19世紀(1884年);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古玻璃中含鉛很少。因而中國在西元前已出現了自己的玻璃製造技術,同時中國的鉛鋇玻璃是其他西方國家所沒有的。我國對古玻璃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袁翰青、幹福熹、楊伯達、陸壽麟、張福康等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測試與研究,提出了中國古玻璃自創說的觀點。本文擬就廣東出土的古玻璃作粗淺的探討,謬誤之處,敬請斧正。

一、廣東出土古玻璃概況

1、 廣東出土最早的玻璃器系出自肇慶市北嶺松山大墓。該墓的年代目前爭論較大,主要有兩種看法:一說是戰國晚期,另一說是秦統一嶺南以後至南越國早期。支援後一說的學者占多數。該墓出土琉璃珠1件,圓形有孔,藍色半透明,有白色圓渦紋,長徑1.8、孔徑0.9釐米[1]。該墓於1974年發掘。之所以稱之爲大墓,是因爲其規模較大:爲土坑木槨墓。坑長8、寬約4.7、深6米。棺槨全部腐爛,尚存七條墊木,中間五條粗達34釐米以上,由整條木頭稍加砍平而成,可能是枕木;兩頭的較細,粗僅10餘釐米,可能是擋板。依據朽木的痕迹測量,槨長7、寬4.5、高1.3米。槨的底下有一個深26、直徑38釐米的腰坑,內埋一陶罐。墓中出土器物共139件。其中大部分是青銅器,能看出形狀的有108件,占全部出土器物的78%。計有飲食器、樂器、兵器、工具、雜器等。另有陶器21件,占14.7%,計有瓿、罐、盒、甕、珠等。金柄玉環、玉帶鈎等金、玉、石器和琉璃珠共10件,占7.3%。此外,還有一些漆器,殘存粘附於泥土中,看不出形狀。

2、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嵌藍玻璃銅牌飾。南越王墓坐落在廣州市區北面越秀公園西側海拔49.7米的象崗山上。1983年發掘,是迄今爲止嶺南發現的漢墓中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例。該墓鑿山爲陵,採用豎穴和掏洞相結合的做法,呈"凸"字形,深20米,東西寬12.5米,南北長10.85米。墓室前部分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部4室平行縱列,分主室和東西側室,主室之後有後藏室。各室有過道相通。墓底鋪木板,整個頂用24塊大石板覆蓋。前室的頂蓋、四壁及二道石門都施朱墨兩色的卷雲紋裝飾。出土文物1000餘件(套),包括金銀器、玉器、青銅器、陶器、絲絹衣物、珍珠、藥石、漆竹木器等等。墓主身著玉衣。從"文帝行璽"及"趙末"玉印推斷,墓主是第二代南越王趙末[2]。嵌藍玻璃銅牌飾共出11對,尺寸約爲長10、寬5、厚0.8釐米,,周邊鎏金,中間嵌一塊淺藍色平板玻璃。出土時每件都有絲織物包裹的痕迹。墓主身著玉衣,兩側各有5把佩劍。從劍格到劍身中部的位置處排列4對銅牌飾,其中嵌藍玻璃的2對;鏤空龍繞雙龜紋的2對。另外,在同墓的右夫人棺具位置中出土1對;西耳室內出8對。此外,墓門外兩殉人的棺具位置各出1對鬥獸紋銅牌飾,但無嵌玻璃。

3、廣州市小北橫枝崗1號墓出土的三件玻璃碗。該墓於1954年發掘。從出土的陶甕上有"五銖"錢文戳印推斷,其年代上限當在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始鑄五銖錢之後,當時南越國已滅亡,屬於西漢中期。該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坑長5.7、寬3.8、深6米。南面有斜坡墓道。棺槨已腐朽不存。隨葬陶器共71件,有甕、罐、聯罐、瓿、鼎、盒、盆、熏爐、壺、匏壺、樽等,以及井、竈模型各1件。銅器有鼎、壺,及刀、削、錛等工具。漆器已壞,只見殘迹。棺具位置處出有銅帶鈎、鐵鑷、玻璃碗等。其中最珍貴的,就是這3件玻璃碗,1件出自墓室的北部,2件出自靠南部。同作深藍色,半透明,大小相近,形狀相同。爲廣口、圓腹,略帶台足,模制成型。器的內壁光滑,外壁經打磨,呈毛玻璃狀,口沿下磨出寬弦紋一道,並染有朱砂的痕迹。口徑10.6、壁厚0.3釐米[3]。據測定,均屬鈉鈣玻璃系統。從製作風格及玻璃的化學成份看,應是地中海南岸羅馬玻璃中心西元前1世紀的産品。

4、廣州市小北橫枝崗2號墓出土的1件玻璃帶鈎。該墓與上述1號墓相距約30米。墓坑長5.26、寬2.78米。棺槨全朽。隨葬品以銅器爲主,計有壺、鈁、禾、溫酒樽、卮等酒器;鼎、盆、削、熏爐等用器;銅劍、銅鏡、眉筆等共17件。還有鐵鑷、滑石璧等。陶器有罐、壺、鈁、碗、盆等15件。銅鏡2件位於南面,滑石璧2件在北面,相互對稱[4] 。玻璃帶鈎出在左(男)棺位置內的鏡、璧之間。鈎體扁平,扣彎圓,呈青綠色透明,長7.8釐米。帶鈎是中國戰國以來傳統的服飾用具,可認爲是中國燒制的産品。

5、廣東省徐聞縣東漢墓群出土的玻璃珠飾127顆。徐聞縣位於雷州半島南端,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是廣東最早的縣治之一,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已經設置[5] 。1973年冬至1974年春,在該縣南部瓊州海峽岸邊的高崖上共發掘東漢墓51座。其中45座是長方形單室平底券頂磚室墓。另6座是磚石合構、石室和土坑墓。墓門基本朝南,墓室都很狹小,最大的33號墓長3.6、寬2.04米;最小的23號墓僅長2.14、寬0.8米,深度都在1米左右。出土遺物計有:陶器103件,全是實用器,包括釜22件、罐36件、盆8件、缽4件、器蓋2件、陶珠78粒;鐵器26件,包括斧5件、鑿2件、刀10件,魚鈎、發釵、指環和馬鞍形器各一件,以及6件殘器器形不明;銅器8件,包括盆1件、碗3件、鏡1件、器蓋1件、鏃2件;東漢五銖錢10枚;銀器有手鐲1件、指環2件。另外填土堆中出土有肩石斧2件,可能不屬於墓中隨葬品。珠飾共出有308粒,大小形狀不一,種類有琥珀(1粒)、瑪瑙(25粒)、水晶(3粒)、紫晶(2粒)、玻璃(127粒)、銀珠、古玉、玉石、青金石和檀香珠等[6]。這些珠飾分別出自14座墓葬,出20粒以上的僅5座。它們有些與陶珠相混合,大多出在墓室中部偏北處,應是頸部飾物。這批玻璃珠呈深藍色,與廣西、越南等地出土的同時期珠飾極爲相似。未經科學檢測,估計是中國製造的。

6、廣州先烈路龍生崗東漢墓出土的玻璃珠。該墓爲"假雙層分室"結構,墓坑長6.2、寬3.6米。前室周壁原有彩畫,已剝落。出土物有陶器、青銅器、漆器、木器,以及玻璃、瑪瑙、玉等珠飾和金、銀指環、銀鐲等飾物。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的大量藍綠色玻璃珠,經檢測鉛鋇成份微量或者沒有[7]。

7、廣東肇慶東晉墓出土的一件玻璃器,口徑8.8、高7釐米,略呈綠色透明狀。壁薄、侈口、沿外微束,鼓腹圜底,重54克。墓中還出有水田模型、城堡模型、虎子等一批青瓷器。從墓磚銘可知墓主人是"廣州蒼梧廣信侯"。該玻璃器未作成份測試,推測是外來品[8]。

二、對一些相關問題的思考

1、中國古玻璃的起源與産地

中國的古玻璃最早産生於何時?從考古學的材料看,自1949年以來,在河南、陝西、湖南、山東、廣西、廣東等地的墓葬中,多次出土料珠、管珠、蜻蜓眼、琉璃璧、耳當、琉璃杯、琉璃瓶、琉璃劍首等文物,最早的是屬於約西元前13世紀的墓葬。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管、珠、璧、劍首等器物。從器型到紋飾都具有明顯的中國早期的和傳統的風格。經研究,琉璃是在低溫熔融後製成,與玻璃在本質上沒有什麽區別,僅僅是透明度差一些。從古籍材料上看,我國不少古文獻對玻璃記有多種名稱,如 琳、琅幹、琉琳、陸離、琉璃、玻黎等等。中國考古學界根據透明度分爲:不透明者爲"料器",半透明者爲"琉璃",透明者爲"玻璃"。實際上它們的化學成份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認爲,中國玻璃起源於西周,而且應該是中國自己製造的。

從出土的實物資料看,至少在漢代以前,我國製造玻璃已形成南方和北方兩大系統。北方以中原地區爲中心,其産品以PbO-BaO-SiO2(鉛鋇玻璃)爲主。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嵌藍玻璃銅牌飾經測定含鉛較高,屬鉛鋇玻璃系統。而且這種銅牌飾是典型的北方匈奴族人用器(嵌玻璃的僅南越王墓首見)。因此可以推斷,這批藍玻璃是産自中原地區。銅牌飾本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常用的帶飾。而這批鑲嵌藍玻璃的銅牌飾,筆者認爲已不是一般的實用器,而是珍貴的工藝品。應該是隨秦軍南下而留落在廣州的北方産品。南方的古玻璃産地以湖南至兩廣爲中心,其産品除鉛鋇玻璃系統外,主要以KO2-CaO-SiO2 (鉀鈣玻璃)和KO2-SiO2(鉀玻璃)爲主。廣東徐聞東漢墓、廣州龍生崗東漢墓出土的玻璃珠飾,以及廣西漢至宋代墓葬出土的大批玻璃器、越南出土的同時期玻璃器當屬此列。

2、與陶瓷釉料的關係及其發展緩慢的原因

我國的原始瓷最早出現于商代。陶瓷的釉料一般以石英、長石、粘土等爲原料,化學成份爲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鈣、氧化鉀、氧化鈉等,與玻璃有著基本相同的本質,在商代的原始瓷上已有使用。玻璃與陶瓷、冶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而陶瓷、冶金技術在我國商周時期已有很高的水平。從目前考古學的材料看,我國古代玻璃的出現應在陶瓷之後,很有可能是在陶瓷釉料的啓發下而出現的一門新的手工業。

既然我國出現玻璃製品的時間相當早,而且玻璃與陶瓷釉料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我國陶瓷業的發展又非常迅速,成爲聞名世界的"瓷國"。按說我國古代玻璃製造業的發展應該沒有什麽阻礙。那麽,造成我國古代玻璃製造技術與産量的提高和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麽?是審美取向的因素、或是玻璃易碎等其他原因?筆者認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國古玻璃因原料造成其成份是鉛鋇或鉀等元素爲主,而且是低溫燒成。這種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相比,質松、易碎、不耐冷和熱。因而作爲日用品,它比不上陶瓷器經濟、耐用;作爲裝飾品,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崇尚玉的傳統,玉不僅美觀,更重要的是人們認爲玉能避邪、保平安,因而玻璃不可能取代玉的主導地位。

3、與海上交通貿易的關係

古埃及人在西元前20世紀至18世紀的中王國第十二王朝時期,就已經掌握了製造玻璃的技術。因而世界公認,埃及是發明玻璃製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而且西方玻璃的應用又早於中國。中國古籍上對玻璃的各種名稱的記載,一般都認爲是外來語。因此,過去許多學者都堅持"中國玻璃起源於西方"的觀點。雖然目前"中國玻璃自創"說的觀點已日益得到認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古代的玻璃生産,以及目前出土的古代玻璃器,與對外交通貿易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地處東南沿海的廣東地區,則主要體現在海上交通貿易方面。

根據古籍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證實,珠江口向西通往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航線,是一條最古老的南海航線,早在先秦時已經開通。《漢書·地理志》載,漢武帝時派使者攜帶黃金、絲綢等物品,率領應募商民,組船隊從番禺(今廣州)基地出發,經徐聞港(今廣東徐聞縣)遠航,到達馬來半島的都元國、新加坡之西的皮宗國、緬甸境內的邑盧沒國、諶離國、夫甘都盧國、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斯里蘭卡的已程不國。東漢時,經徐聞轉到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向東南亞出發。由於當時航海技術的局限,船舶只能沿著海岸航行,白天以沿岸標誌定方位,夜間以星宿作導航。加上船體小,設備差,攜帶食品和淡水數量有限,需要靠沿途不斷補給,因而形成了《漢書》和《後漢書》中所記載的番禺-徐聞-合浦南海航線。其實這條航線在先秦時期已爲民間和番禺地方官開闢和掌握。考古發現已證實了這一點。上述南越王墓出土了原支非洲象牙和西亞銀盒,證明番禺早在南越國時期,就已通過東南亞、南亞的海路,與西亞、非洲等地有了交通貿易往來。橫枝崗漢墓出土的三件玻璃碗,證實了到西漢中期時,廣州與地中海岸的大秦國(羅馬帝國)亦有了交通貿易聯繫。從廣西出土的玻璃器情況來看,種類相當豐富,有杯、碗、盤、璧、珠、耳當、環、管、鼻塞、龜形器等。而且數量也很多,最多的爲珠飾達一萬多件(絕大部分爲漢代器物)。因此可以推測,廣西地區在漢代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玻璃生産中心,其産品除流通到雲、貴、川等地外,還通過這條南海航線流通到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據晉代僧人法顯著《佛國記》的介紹,從西元三世紀到七世紀前半期,南亞、東南亞多國和大秦(羅馬帝國)多次派使節前來中國朝貢貿易,輸入的物品當中就有琉璃器。晉代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雲:"外國作水晶碗,實是合五種灰以作之,今交廣人多得其法而鑄作之者。""交廣"即今廣東、廣西、越南一帶。這是目前所見關於兩廣地區製造玻璃的最早記載。從這段話來看,"交廣人"作玻璃碗的方法和技術應是向外國學來的,或者起碼是在研究舶來品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但是,中國古代玻璃的生産,無論在技術還是在産量的提高方面,發展都相當緩慢。埃及、羅馬地區在西元前後出現的玻璃磨砂技術和刻花技術、在西元5至6世紀出現的玻璃畫琺瑯技術,到了明清時期才傳到中國。

我國對於古玻璃的研究相對滯後,這與我國出土的和傳世的古玻璃器較少有很大的關係。目前在此領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困撓著我們:其一是至今我們仍未發現古代製造玻璃的窯址,這就限制了我們對玻璃製品産地的斷定。其二是關於古代玻璃器斷代的問題(主要指元代以前的器物)。由於玻璃器數量少,不像陶瓷器那樣,在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形成了一定的工藝特色和風格。而且玻璃無法用同位素、熱釋光等自然科學手段進行年代測試,因而對古代玻璃器的斷代只能依託於墓葬或遺址、窯址的年代,這或多或少影響了對玻璃器斷代的準確性。其三是東西方玻璃製造工藝與技術的交流過程還很模糊。這些限制,使我國古代玻璃史到目前還無法形成序列。我們熱切希望,隨著出土物的豐富、研究的深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注釋:
[1]廣東省博物館、肇慶市文物局:《廣東肇慶市北嶺松山古墓發掘簡報》,載《文物》1974年第11期。
[2][3][4][7]見《廣州市文物志》第90-113頁。
[5]《漢書·南粵傳》:"(元鼎)六年冬……南粵已平,遂以其地爲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九郡。"又,《漢書·地理志》:(合浦郡)"縣五:徐聞,高涼,合浦,臨允,朱盧。"
[6]廣東省博物館:《廣東徐聞東漢墓》,載《考古》1977年第4期。
[8]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邱立誠先生提供資料。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5-4 19:29 , Processed in 0.0312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