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85|回覆: 7

[轉貼] 馮保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5
銀兩133

505

主題

570

回帖

588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1-3-28 10:4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趙家圈鄉馮家村人。明代太監。馮保於嘉靖年間入宮,隆慶初年掌管東廠兼理禦馬監。萬曆皇帝即位,歷任司禮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穆宗駕崩時通過篡改遺詔成為顧命大臣。掌權後支持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復甦局面。馮保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他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鑑固說“,”四書“等很多書。最後馮保因為明神宗對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後因病而死,家產亦被抄收。

人物簡介

馮保,河北深縣人,明朝太監。明朝著名改革家,萬曆首輔張居正的政治盟友。嘉靖時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元年(1567年)提督東廠,萬曆元年(1573年年)神宗顧命大臣,司禮監掌印,提督東廠兼掌禦馬監。萬曆六年(1578年),馮保在“清明上河圖“上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司禮監太監“,兼總內外,權傾一時。馮保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在司禮監任上刻了許多書,如“啟蒙集“,”四書“,”書經“,“通鑑直解“,”帝鑑圖說“,”經書音釋“等,直至崇禎年間,還在宮中流傳。他的書法頗佳,通樂理,擅彈琴,並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寶愛之“(”酌中志卷五“)。萬曆四年(1576年)五月,馮保會同三法司進行全國“大熱審“,平反昭雪了許多冤獄(同前引)。他的政治盟友張居正評價他:“勤誠敏練,早受知於肅祖(世宗)常聽為“大寫字“而不名。“(”司禮監太監馮公豫作壽藏記“)

人物生平

一,登上權力舞台
馮保,深州(今河北省深縣)人。不知何時閹割入宮。嘉靖中,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元年提督東廠兼管禦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歷應由馮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歡他。大學士高拱推薦御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按照規定,孟衝是沒有資格掌管司禮監的,馮保因此痛恨高拱。馮保大壽
隆慶六年,穆宗駕崩,馮保假傳遺詔“閣臣與司禮監同受顧命”,與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高儀同為神宗顧命大臣。萬曆元年( 1573年),十歲的神宗皇帝朱翊鈞登基以後,馮保進一步受到重用,他由秉筆太監晉升為掌印太監,協理李太后負責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稱馮保為“大伴”,懼他三分。神宗登基儀式上,馮保始終站立在御座旁邊,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並心生不滿。高拱見馮保權力越來越大,心裡不能容忍,授意閣臣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組織一批大臣上書彈劾他。馮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和皇貴妃告狀,高拱因此被革職回家閒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辦。


二,王大臣事件
萬曆元年正月十九日,神宗皇帝清晨出宮視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衝撞。皇帝侍衛將王大臣擒獲後,從他身上搜出刀劍各一把,隨後由皇帝下旨,押送東廠審問。馮保藉機構陷高拱,暗地裡囑咐王大臣,要他假認是高拱所指使。一時之間,謀刺皇帝的謠言迅速傳開,朝廷各科道官員人人自危,不敢貿然上疏替高拱辯冤。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則挺身而出,堅決要求將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與東廠共同審理。張居正迫於壓力,只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讓馮保會同左都御史葛守禮,錦衣衛左都督朱希孝會審。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則被處以死刑。王大臣一案使得馮保惹惱了朝中眾多大臣,大家都對他誣陷高拱的險惡行徑斥之以鼻。而張居正卻因此牢牢地坐穩了首輔這把交椅。馮遠征飾馮保


三,馮保輔政事績
張居正成為首輔,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內相馮保的配合下,親政了多年,並推行了“一條鞭”法,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他裁減冗員,減少支出,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復甦的局面。張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內閣首輔,施展政治報負,是因為有馮保的全力支持。但是,馮保貪財好貨,廣收賄賂,張居正也曾送給他不少寶物。馮保後來又花費巨款,給自己建造了生壙,張居正寫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公預作壽藏記”,對他歌頌不已。神宗曾賜象牙圖章與馮保,內刻“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更“直以宰相待之”(“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後來,馮保更加驕橫,即使皇帝有所賞罰,馮保不開口,誰也不敢執行。但馮保也常常做一些識大體的事。如內閣產白蓮花,翰林院有雙白燕,張居正弄來給皇帝賞玩,馮保派人對張居正說:“皇帝年幼,不應該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使皇帝貪玩。”又能約束其子弟,使他們不敢胡作非為。京中百姓也覺得馮保此人不錯。


四,埋下禍根而不自覺
神宗十八歲時,曾經醉酒調戲宮女。馮保向太后告狀。太后憤怒之餘,差點廢掉神宗帝位。太后命張居正上疏切諫,並替皇帝起草“罪己詔”,又罰他在慈寧宮罰跪六個小時,皇帝因此對馮保,張居正懷恨在心。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積勞成疾,死於任上。臨終奏疏,推薦他的主考官潘晟進入內閣。馮保派人把他召來。御史雷士楨,王國,給事中王繼光相繼說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辭。內閣張四維估計申時行不肯處在潘晟的下面,就起草意見答應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馮保當時生病,辱罵道:“我小病,就沒有我嗎?”皇太子出生,馮保想封伯爵,張四維用沒有先例來責難他,計劃給他的弟侄一個做都督僉事的官職。馮保發怒說:“你靠誰得到今日,卻背叛我!”御史郭惟賢請求召用吳中行等人,馮保責備他同侈相庇護,把他貶謫。


五,權宦末路
萬曆十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重點在徐爵與馮保挾詐犯法。其它罪狀有:永寧公主選婚,馮保接受梁國柱萬金賄賂,明知其子短壽且確實有病,卻曲意庇護。結果成婚之時,梁“鼻血雙下,沾濕袍袂”,大婚後一個月,竟一命嗚呼,致使公主幾年後亦鬱鬱病死。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錢財多者,馮保都封鎖其房屋,搜尋家資一空。只撿其尋常之物獻給皇上,而把金珠重寶據有已有。馮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勝數。他在北山口造了墳地。花園的壯麗,可與西苑(嘉靖皇帝曾長期居住並辦公的地方)比美。而蓋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間,連郡跨縣,無論規模還是華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此時太后還政給皇帝已經很久。馮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對馮保積了很多怒氣。東宮老太監張鯨,張誠趁機陳述馮保的過錯和罪惡,請求皇帝打發馮保去閒住。神宗還是害怕他,說:“如果大伴走上殿來,我如何辦?”張鯨說:“既然有了聖旨,哪敢再進宮殿!”神宗就聽從了張鯨的話,在聖旨上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竽考付託,效勞日久,故從寬著降奉御,發南京新房閒住。“。隨後展開查抄馮保家產的動作,發配他往南京孝陵種菜。之後,馮保”謫死於南留都,葬於皇廠。林木森然,巍峨佳城... ...“(”酌中志卷五“)。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都是都督​​,削職後又遭逮捕,坐了很長時間的牢,死於獄中.


人物評價


馮保是明代一個頗有爭議的“太監政治家”。他從嘉靖年間入宮,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代皇朝。起先因書法出眾受到明世宗賞識,當上秉筆太監,後又憑藉與明神宗的特殊關係(大伴)提督東廠,用一身聰明穎悟,通權變達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風生水起。紫竹公園雙林寺塔
自神宗皇帝朱翊鈞登基,馮保也攀上了自己一生權力的巔峰。他受遺詔(也有說是“矯詔”)為顧命大臣,被神宗皇帝視為“內相”。作為一個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他頗識大體,主動聯手張居正,改變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惡鬥不斷,內外不睦,虛耗國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張居正政令所至,暢通無阻,全力以赴,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新政“考成法”,“一條鞭法”,成效卓著地開創了萬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馮保學識不凡,頗有文人風骨。他在好友張居正的規勸與引導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職責。對待神宗皇帝,他既是一名忠僕,又像一位嚴師。時刻督促著新皇進步(朱翊鈞幼年時曾一度醉心於書法,就是受到他的影響)。他混跡深宮數十年,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觸犯,但是為了報答李太后的知遇之恩,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終,他也因此遭到雍和宮須彌山
皇帝的忌恨,落得個抄家貶謫,老死江南的下場。馮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萬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時也是一名奸詐弄權的大貪官。包括“明史”在內的諸多正史記載:他因洩私忿陷害高拱,還假傳聖旨“司禮監與內閣同受顧命。”他“貪財好貨”,曾經接受張居正“七張名琴,九顆夜明珠,珍珠簾五副,金三萬兩,銀二十萬兩。“等賄賂。他花費巨款,給自己建造生壙。在北京和河北深縣(今衡水市)的老家,分別建造了兩座叫做”雙林寺“的家廟。而在他的手上,各種賣官鬻爵的事也時有發生。除了政治上的表現外,馮保還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書法家。根據明代崇禎年間太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三朝典禮之臣紀略“記載:馮保書法頗佳,通樂理,擅彈琴。他親手製作的琴,被當時的人當作寶貝來收藏。馮保的琴聲我們今天是聽不到了,他親手製作的古琴,現在也不知道為誰所收藏。但我們今天有幸過能看到,他在傳世經典名畫“清明上河圖”後的題跋。北京房山兜率寺內的一面石壁上,至今還保存著他當年刻下的“四十二章經”。據說,北京故宮裡的佛家寶貝“彌須山”,原來也是由他供奉的。“處事忌太潔,智人貴藏輝“。正如這世上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一樣。馮保不是一個絕對的好人,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壞人,甚至不是一個絕對的男人。馮保是一個老謀深算,頗有見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個矛盾重重,身上帶著濃重文人氣息的儒者。(“明史”稱讚他頗有“儒者風度”)能夠在史書上留下這樣精彩的一筆,馮保足矣!

http://baike.baidu.com/view/209859.html
馮保這人的事+分多..

另外..如對 王大臣事件 更了解.請去..
http://www.kenhk.org/qingshi/viewthread.php?tid=29430&extra=page%3D4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298

1

主題

105

回帖

53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7 12: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明朝太監,記憶中只有鄭和和懷恩有好評價,如今又來個馮保?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7 16: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佟胡朗 於 2012-1-7 12:18 發表
明朝太監,記憶中只有鄭和和懷恩有好評價,如今又來個馮保?


馮保不是一個絕對的好人,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壞人。
這個評價很中肯。
其實明朝太監也不是每個都是壞人,除了馮保,還有個叫張敏,他真的是可稱為一個好人。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298

1

主題

105

回帖

53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8 11:56: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沮渠元熙 於 2012-1-7 16:22 發表


馮保不是一個絕對的好人,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壞人。
這個評價很中肯。
其實明朝太監也不是每個都是壞人,除了馮保,還有個叫張敏,他真的是可稱為一個好人。 ...

張敏?是因為耍保住考宗而反抗萬貴紀那位太監嗎?最後好像是自盡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8 18:47: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佟胡朗 於 2012-1-8 11:56 發表

張敏?是因為耍保住考宗而反抗萬貴紀那位太監嗎?最後好像是自盡了。


沒有錯,他用自己生命作為代價。
在這個卑微的太監身上,顯現了人性光明的一面。
誰說太監沒有好人???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298

1

主題

105

回帖

53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11 20:34:5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沮渠元熙 於 2012-1-8 18:47 發表


沒有錯,他用自己生命作為代價。
在這個卑微的太監身上,顯現了人性光明的一面。
誰說太監沒有好人???

壞太監十之七八,如明朝 英宗時的王振,曹吉祥,憲宗時的汪直,孝宗時的李廣,武宗時的劉瑾,
熹宗時的魏忠賢,思宗時的曹化淳,簡直可寫一本宦官傳!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12 02:22:0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佟胡朗 於 2012-1-11 20:34 發表

壞太監十之七八,如明朝 英宗時的王振,曹吉祥,憲宗時的汪直,孝宗時的李廣,武宗時的劉瑾,
熹宗時的魏忠賢,思宗時的曹化淳,簡直可寫一本宦官傳!


王振本身是一個讀書人,因為知道皇帝找一個有知識的教官,所以自願的從老遠自閹入皇宮,可以說別有所圖。
汪直是一個戰俘,有沒有報復的心理,很難斷定。
魏忠賢本身是一個流氓,賣了女兒,而妻子也因此別他而去,最後才自宮,據說當時連幫過他的太監,也反面不認人。
說了以上三個,是想說明,即使他們是一個讀書人,也不是一個好東西。並不是因為太監,才不是一個好東西。
至於劉謹,好像參劾他的,最關鍵的人物,也是一個名叫張永的宦官,只是張永與劉謹有爭竉的成份,所以也不是一個好的東西。

說開不是一個好東西,明朝的讀書人中,很多都是很貪錢,所謂找個屁股沒有屎的,並不是很多,即使名將戚繼光、賢相張居正,也是這般,不過瑕不掩瑜,對國家、民族,他們仍是有大功。
嚴嵩、嚴世藩,也是讀書人,尤其嚴世藩,但他們所幹的並不比太監好多少。
至於明朝的「長城」袁崇煥,好像也是東林党這些讀書人鬥爭下的犠牲品。

[ 本帖最後由 沮渠元熙 於 2012-1-12 02:37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33
銀兩-223094

1403

主題

12072

回帖

9198

積分

爵位一等靜海侯
榮銜
旗籍滿族正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2-1-12 02:35:11 | 顯示全部樓層
明代太監,不是全都是大搞破壞
相對於其他朝代的太監來說,明代太監的文代水平是比較高的
劉謹、王振、馮保等等,其實都是具備了一定的政治和治國能力
反而是明代的官員沒甚麼像樣的,皇帝又昏庸,於是大家才官員和皇帝做得不好的地方,都加諸在太監身上而已

不過說起來,明代官員真的沒甚麼大志
相對於漢唐,也有宦官問題,但漢唐對宦官的反抗都較大
但明朝中期的官員,大多不求上進,沒決心消滅太監們,反而和立心不良的太監們合作

明代,太監可以讀書,質素較高,有讀過經學,受過儒家思想的薰陶,至少都不去到對社會重成重大破壞
因此,官員和太監合作是可以理解的

但到了晚明,卻很多人反太監,那大概是因為魏忠賢的關係
魏忠賢本身只是個小混混,是個本身文化質素低
對人的手段,只有殘酷地迫害,而非用政治手段解決,官員的不滿也自當爆發出來

[ 本帖最後由 上官奴 於 2012-1-12 02:47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5-2 11:37 , Processed in 0.0440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