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79|回覆: 0

川普及早封殺中國「利用台灣」干擾談判、助台灣長遠自保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21

1818

主題

9608

回帖

68913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19-1-10 22:4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川普及早封殺中國「利用台灣」干擾談判、助台灣長遠自保

喜歡《笑傲江湖》的人很多,相信有些朋友更喜歡金庸為作品所寫的〈後記〉:

「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任我行、東方不敗、岳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這種形形式式的人物,每一個朝代都有,大概在別的國家中也都有。『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口號,在六十年代時就寫在書中了。任我行因掌握大權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現象。」

一直以來,談政治領袖所謂「好壞得失」,是在位者於「追逐權位」、「大眾福祉」之間如何拉鋸,歷史上偉大政治家之所以少得可憐,意味能夠克制權力慾的從政者鳳毛麟角。

當今兩大政治人物—川普、習近平,幾乎可以肯定他們都有「霸者的饑渴」,為的是自身權位,遠多於為大眾福祉。川普在台灣、南海、美墨圍牆問題不甚放軟,追逐的是榮耀感和利益強勢;而習近平受壓重提統一台灣,渴求的是穩住黨內威信,兩岸人民福祉在他眼中變得次要。至於蔡英文夾在中美角力之間,臨時找到了利用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的缺口,嚴詞反駁,為連任願景壯壯聲勢,不同的是她尚能顧全台灣人的福祉。

問題是,當許多人笑指習近平早前愚蠢失言,極可能給予蔡英文連任契機,這只是真相的一小半。

實情,習近平是「被迫愚蠢」,無可奈何觸碰「統台」敏感議題,他必須仿效鄧小平「說些東西」回應美國,只是習摸不透何謂合適時機,且舉動明顯比鄧溫和得多。

習近平是「被迫愚蠢」,根本無辦法不回應

箇中原因是美國白宮有了共識,要川普率先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及後,白宮國安會發言人馬奇斯(Garrett Marquis)表明「必須和平解決兩岸分歧」;在簽署之前,川普處理遠比想像中低調,種種跡象可見,這是出於白宮幕僚的集體意見,不是他一開始想出來的對策,否則,以他的性情會在媒體面前標榜自己的「獨到見解」,最後倒是白宮正式對外交代立場。如此,美國逼使中國無法在談判桌上,借「放棄南海」作為籌碼,換取美國默許讓中國「統一台灣」。大概,美國快人一步阻擋了中國可能的意圖,更收一石二鳥之效:

一來,美國在談判一事已有相當不俗的開局,實際上,中美稱不上是對等協商,美國形勢比人強,中國除了須妥協開放市場,根本不得不再跟東盟商討南海局勢,甚或撤出勢力。

不難明白,在談判期間,美國還是派遣海軍神盾驅逐艦麥坎貝爾號(USS McCampbell)駛進了西沙群島12海里範圍。近日,英國甚至揚言會配合美方,在南海設置軍事基地。此外,美國媒體沒有丁點鬆懈,《華爾街日報》揭露中國積極向前馬來西亞總理納吉(Najib Razak)提議,可以「幫忙」竊聽《華爾街日報》在港記者,以盡早知道誰可能向媒體透露「一馬基金」(1MDB)黑幕,納吉只需要答應跟中國簽訂340億美元「一帶一路」鐵路、管道合作,便可以得到這些情報保障,讓他阻斷任何「洩密者」以安坐總理之位。相信醜聞會持續困擾中國在東南亞的信譽。

無論後續事態如何,總之,美國還是及早部署,先簽署法案堵塞中國口實,自然,「台灣問題」便不會中途影響中美談判氣氛,「南海」亦不成為中國的籌碼。現在,中國在敏感時期依然受南海、東南亞各種軍事壓力和醜聞困擾,更沒有交換的餘地。當然,這是美國單方面認為此舉是「料敵先機」,站在中國一方盤算的所謂籌碼,很可能是要求金正恩「巧合」到訪中國,作為一種軟性姿態而已。

二來,白宮欲對台灣出售武備常規化,以及准許高官訪台,「似乎」是短期強化了美國介入台灣事務,實質有更深一層的鋪排。

美國計畫在「一段時期」協助台灣,使之長遠有足夠能力自保,反而能減少美國將來的「干預成本」。尤其不久之後,中美一旦全面達成協議,須回到互相尊重、落實機制的新關係,兩岸有任何危機,美國在中台問題可能變得尷尬;於是,美國只要令台灣保衛武裝、戰略日趨成熟,便可確保中國不會輕率攻台。如今川普在中美角力勝券在握,不可能反對白宮提出穩住勝利果實的策略,權衡過後必會同意持續壓倒中方。

另一邊,《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對習近平來說猶如一顆「外交核彈」。心思細膩的朋友應該留意到,那四千多字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在2019年1月2日(並非在1月1日),明顯大受美國影響,乃事出突然的迫切反應,內容基調盡是數十年前鄧小平在「元旦」發表的措辭。所謂不承諾放棄武力,不過是針對「台獨」立場來說,並無提出統台路線圖,加上重重複複「一中原則、一國兩制」等主張,反映習近平處處陷於被動,在十分著急的情況之下,以穩住黨內人心。

在2018年底,中國受新冷戰巨壓,習近平那「全面掌控」路線走到中途,嚴重受挫,已鐵定重返「鄧小平路線」,即將進入第二次改革開放,此外,習打貪已取得階段勝利,只剩下「統一台灣」之夢未圓,如果習對此毫無建樹,並沒有任何理由持續「無限任期」,鄧路線向來容許黨內輪替,它不是為了習近平一人而設,能夠帶領中國走下去的人選大有人在。

足見,習近平沒辦法不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既必須回應美國,也要確保他有資格為鄧路線「承先啟後」,唯獨是照搬數十年前中國對台灣立場,欠缺對應時局的智慧,終於急得弄巧成拙,外交嚴重失分。

稍後我們便知道,類似的說詞,鄧小平是選擇對中國最有利的時機發表,不像習近平在中國陷入困境的時候提出。

習近平未有汲取江澤民的教訓、鄧小平更有外交觸覺

目前無人相信在美國掩護底下,中國會甘冒重大犧牲亦堅決全面攻台。說到底,自1995年7月,江澤民為了控訴李登輝到美國「疑似」發表台獨演說,先向台海試射飛彈,繼而進行模擬攻台演習,當美軍派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戰鬥群進駐台海,中方立即停止各種舉動;又,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台海局勢緊張,中國面對柯林頓派遣的獨立號等航空母艦,同樣不敢輕舉妄動,沒有信心跟美國空軍F22、F35戰機對陣。簡單來說,中國至今仍未有充足力量跟美國爭奪制空權。

更重要的是,江澤民的魯莽舉動,促使李登輝得票領先贏得總統。習近平情急保住個人威信,顯然未有從歷史汲取教訓。

追溯源起,鄧小平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時間有智慧,那年正是1979年1月1日,不同的是,鄧是主動安排和宣告「中國統一台灣」的決心。那一天,是鄧小平正式擔任中國領導人幾星期之後,在中美重新建交的重要時刻,他利用美國態度最溫和、最有可能妥協的「時機」,率先宣告中國要實現三大目標:

  • 實現四個現代化
  • 中美關係正常化
  • 將台灣回歸列入工作日程


當年,鄧小平甚至跟美國參議員山姆.努(Sam Nunn)說,中國不排除動武「收復台灣」,若能和平統一,中國願意為台灣制訂(有別於香港的)兩制過渡,只要台灣換上中國國旗,無須《基本法》,完全依照台灣現存制度至少「一百年不變」。鄧之所以談及武統,原是看準時機作為威嚇台灣、加快統一的手段,不是真有意開打大戰,但武統之說一出,還是免不了惹來莫大風波。

那時,美國倒是陷於被動的一方,本來,他們正為兩國重建友好關係感到釋懷,準備迎接新開始,鄧小平的態度令白宮出乎意料,認為不宜低估中國出兵的可能性。為此,美國相當苦惱如何在中國、台灣之間取捨,事隔三個月左右,國會才終於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追溯生效為1月1日),維繫美、台之間有正常的商業和文化交流,變相以「不硬不軟」的方式回應鄧小平過於強硬的言論。

美國已退讓一步,接受台灣可能和平統一(但不能武統)

對美國來說,她更看重台灣在亞洲第一島鏈的國防戰略地位,若中國比預期更快收復台灣,意味中國海軍有朝一日可在太平洋翻起風浪。其實,二次大戰時期美國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在菲律賓蒙羞,損失大量戰鬥機與轟炸機,就是日本戰機利用台灣基地取得重大優勢,事後他形容這小島儼如「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誠如美國海軍學院吉原俊井教授所言:

「如果中國能以和平或武力手段拿下台灣,就可以將第一島鏈一分為二,並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前線布局切成兩半。這對二次大戰後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布局來說,是前所未見的。」(現在美國可容忍和平統一,但不能接受武力統一)

就是這樣,當時鄧小平一句宣言,令中美關係起起伏伏擾攘近三年,直至1982年8月17日美國承諾限制對台售武、「無意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此簽署《關於美國對台售武的中美聯合公報》,美國、中國、台灣三方局面才大致安定下來。

實情,1982年白宮之所以安撫中國,是因為美國總統「願意相信」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會為亞洲未來「自由化」帶來曙光,認為強烈外交立場只會適得其反,令中國回到冷戰時期的封閉狀態。

時移勢易,今日美國不再對中國前路審慎樂觀,反之,是無法容忍全球化成為中國專制模式的踏腳石,更重要是中國或有一天超越美國,「中國製造2025」成為其眼中釘,而中國超過13億人口的數據量,長遠對人工智慧(AI)帶來新突破非常有利。曾有台灣學者為《大演算》(The Master Algorithm)一書撰寫推薦序,其中便借用了「吸星大法」比喻科技界渴求有一天研發出「終極演算」。也許,現實世界大國之間的科技爭霸戰,也有小說世界門派為求「一統天下」的影子。

川普國策:所有問題均計算「成本效益」

不管如何,川普主政下之美國,一改「紳士外交」作風,他討厭那些長時間看不清效果的策略,假如有人細心回顧他參選前的言論,便會發現他早早明言自己會把做生意的頭腦,套用到國策之上,沾沾自喜必然比「只說不做」的歐巴馬成功。

經過兩年的蘊釀,川普把美國外交變成「計算成本效益」的機器,他部署美軍震懾北韓,促成初步和談,便不再花費心力跟進「廢核計畫」,漠視批評聲音,把目光轉往中國。

他避談美國捍衛科技優勢的私心,先退出軟弱無力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不要美國「獨力」應付中國模式,繼之頻頻出口術,將中美對峙化成「與西方世界生死攸關」的新冷戰,是國家安全的命脈,彷彿純粹是一場「民主自由之戰」,聯同歐盟、澳洲、加拿大、英國等,不只針對貿易談判,亦針對南海、針對華為(這裏並非指華為對各國安全沒任何影響,而是川普會誇飾掌握的負面消息)。

效果如何?美國迅速在多方面取得壓倒性勝利,而且得到其他國家輔助,不必走上持久的消耗戰,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建立能分擔開支的聯盟,永遠是節省開支的好辦法。

相似手法一以貫之,川普眼見中美新協議即將成事,關係有可能回復正常狀態,那麼,短期鞏固台灣國防,長遠緩緩抽身其中,便可以減少跟中國不必要的磨擦。(最新發展,中美雙方高官接續談判細節,均表示對進展感到滿意)

甚至,許多香港人不甚關注的「美墨圍牆」問題,川普看似沖昏頭腦,寧大灑數十億美元只為政治宣傳,亦要落實圍牆方案。實情他與幕僚有認真盤算一系列成本效益問題,一方面,建牆的整全概念並非出自川普,另一方面,方案儘管未必符合長遠效益,卻不見得完全荒謬、不可接受,遺憾不少論者無法持平析述關鍵之處。礙於篇幅所限,筆者將會在後續文章呈現問題真象。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5-5 22:59 , Processed in 0.0622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