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08|回覆: 0

歐盟不硬起來,只會變成美國支配下的「區域」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21

1818

主題

9608

回帖

68913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19-1-10 23:3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于貝爾・凡德林(Hubert Védrine)

單極世界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美國以強權(super power)之姿獨霸,甚至被形容為超強權(hyper power),成為世界中心唯一的主軸。有人樂見這樣的「單極世界」,也有人感歎。美國會達到這樣的境界,與其說是一般所期待的結果,倒不如說是一連串歷史事件連鎖反應的巧合。

1799年美利堅共和國第一位總統喬治・華盛頓在任期即將結束前,向國民強烈要求不要參與歐洲的紛爭,小心翼翼地不讓國家捲入紛爭當中。美國爾後在歐洲政策上一直遵循著華盛頓的方針。而這樣的方針一直持續到,美國判斷與英國等協約國聯手對自己最有利的1917年,或是1941年為止。

19世紀期間,美國專心致力於「西部拓荒」,並於1890年開拓完成。接著在邁向20世紀時,美國則致力於穩定保護領地。所謂的保護領地,是指透過侵害西班牙利益而獲得的加勒比海群島、中美等和美國地理位置相近的周邊國家、太平洋群島、菲律賓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干涉主義兼理想主義者的威爾遜總統,提議設立國際聯盟,但在國內的孤立主義政策下,參議院並不支持該提案,因此又自國際聯盟縮手。1941年12月7日,日軍在夏威夷珍珠港攻擊美國艦隊,羅斯福總統得以排除反對言論,全面參與對納粹及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以珍珠港攻擊為契機,美國與一樣是同盟國的蘇聯合作,1945年5月8日降服納粹德國,1945年9月2日讓大日本帝國正式投降。相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美國便很有效率地做好駐留在歐洲的準備。

1948年為了執行防範歐洲倒向共產主義而策劃的馬歇爾計畫,美國組織了OEEC(歐洲經濟合作組織);並且為了遏止蘇聯攻擊歐洲而組成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根據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約)。從當時開始一直到今天,美國持續握有歐美安全保障的主控權。美國藉著一連串針對蘇聯而組成的軍事同盟以及定期提高核武能力,建立起「阻止」蘇聯的防禦網。另外在第三世界中,到蘇聯解體的45年之間,美國也致力於削減蘇聯的影響力。

蘇聯解體的1991年12月起,美國從冷戰時期的兩大強權之一變成唯我獨尊的超級強權。在此狀況之下,又有核武的防禦能力、完全優勢的軍事能力、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際經濟上美元的影響力、發揮世界規模等級之市場經濟原動力的角色,並且擁有「軟實力」(soft power,文化、語言、電影、生活模式、大學、知識影響力)等,1990年代所有面向都以美國為單極世界的中心主軸而發展。

當法國一發表「多極世界」的概念,美國不只對法國表示疑慮,甚至以為是法國企圖與美國敵對的計畫。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證明了即便是超級強權,在面對自殺攻擊時仍是相當脆弱的。伊拉克的現狀也讓人們注意到,超級強權也會有走錯路的一天。另外,中國的興起也令人憂心。即便如此,大多數的美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人們),雖眼見新興國家崛起,卻仍舊相信美國是獨一無二的支配性大國,並將繼續位居世界的中心主軸。



多極世界
1945年開始到1991年為止,美國與蘇聯一直處於「冷戰」對峙的狀態。1991年後,美國成為單極世界唯一的支配性大國。對一部分人來說,美國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維持優勢;但就另一部分人來看,世界已經是,或是將要成為「多極世界」。

對法國而言,特別是總統席哈克的時代(1995-2007年)與美國占盡優勢的輝煌時期相重疊。為了與美國抗衡並取得平衡,因而提倡「多極世界」,但卻被美國認定為非友好的表現。

事實上這段時期新興經濟強權正在崛起,也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舉出的例子有中國與印度,還有巴西、南非,以及重新以大國之姿再出發的俄羅斯。關於俄羅斯可以再稍加補充,1990年代判斷該國從世界舞台上退出,其實是太早下定論了。除了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外,還有大約60個新興國家成長明顯。中度發展的國家變多了。

從這些國家身上可以看到多極體制的發展,譬如已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等各組織中擔任中堅角色。新興國也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當中要求擴大自己的決議權。另外幾個國家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也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候選國。

2008年秋季,在美國經濟危機與法國呼籲的影響下,G7/G8各國不得不接受將其擴大成G20。這個事件象徵了多極世界的發展,也意味著這20個國家今後將成為主要競爭者。

不過新興大國的崛起並不代表多極世界能安定發展。關於這點,許多人提出疑問。美國今後仍將位居支配世界的中心主軸嗎?還是會被中國趕上,甚至會被超越?這樣的情況在經濟成長的面向上,到21世紀中葉為止,的確很有可能發生,不過在軟實力方面,一般則認為是不可能的。

美國、中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巴西,還有與歐洲的關係將會如何發展呢?作為世界多極的各國會與其他國家對立嗎?或是有結成同盟的可能呢?譬如說「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中國與俄羅斯合作關係的架構。



如果這個「多極體制」存在,或是各式各樣的「極」點散落各處,WTO的加盟國161國,或是聯合國加盟國193國等,與非多國體制成員的其他約180個國家的關係將會如何發展呢?

不久的將來,世界上的各極會成為一個集體或是各區域的領袖嗎?譬如說拉丁美洲的巴西、非洲則可能是南非或奈及利亞。要為G7或從2008年開始的G20設立常設祕書處的消息,已經聽到不想聽了,但如果成立的話,今後能夠成為統整新極點各國的祕書處嗎?目前都無法排除這些假設。

歐洲其實丟出了一個獨特的問題。即便目前已經奠定了一般慣稱「歐洲」的形態,而且法國平日就經常主張「強國歐洲」的必要性,但並不確定不久的將來,歐洲是否會明確表態要當多極世界中的一極。

不過統整各種統計顯示,歐洲潛在性地具備作為多極世界中一極的性質。歐洲共有5億800萬的人口,歐洲地區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共計17兆9600億美元(美國則為16兆7700億美元),共同體共通的對外貿易政策對世界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EU的人口占全世界的6%,總GDP占22%,社會支出高達50%。即便如此,EU應該不會成為「歐洲合眾國」。歐盟加盟國自古以來就各自秉持強烈的自我意識,情況與美國建國當初的13州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因為13州並不代表13個不同的民族。

雖然歐洲的整合已經進展到相當的階段,不過在歐元區經濟以外的整合,並沒有跨越里斯本條約(2009年)的範圍。而且重要的是歐洲各國大多數自1945年以來,在安全保障、防禦、外交上皆配合美國的方針。但多數人民對於歐洲整體,皆期望能夠捨去過去以大國為中心的外交政策並採用新的做法,對於順從強權方針的過往抱持著厭惡感。

譬如說法國在主張「強國歐洲」時,雖然意指保護歐洲的正當權益,行使影響力,以修正全球化導致世界富裕卻不安定的情況,但對於強權所抱持的厭惡感仍舊不變。

歐洲的人們如果不下定決心將歐洲塑造成一個強權,歐洲未來就無法作為多極世界的一極,也不會成為美國新的同盟夥伴。到時,撇開好壞不提,歐洲將成為美國單極支配領導下,僅僅羅列著西方各國的區域罷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5-6 02:08 , Processed in 1.0051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