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75|回覆: 2

[轉貼] 議孝欽顯皇后

[複製鏈接]

太妃嬪

太珍太嬪

威望0
聖眷55
銀兩3172

144

主題

2121

回帖

1693

積分

身份
旗籍滿族鑲藍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3-30 23:3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蓋問曾子三省而明德,列聖自察而覺義。我 滿洲自肇立東土,聖賢治世。太祖太宗奮起誅逆,後有睿王合天順義。伐無道之明邦,平悖亂之賊闖。更應前明山海關總兵平西伯吳三桂之請,世祖章皇帝龍定京畿,漸納中國。滿洲之興起,原因眾多,合乎天理,順乎民心,滿洲自身強悍,更兼德義。昔太祖太宗皇帝,嘗品歷代之史,忖往來之事,評古今之人。唐之太宗皇帝有言:以史為鑑可知興衰。太祖太宗皇帝正躬行其意也。
    辛亥國難,家國傾覆。民族陷於危亡。蓋致於斯者,原因來自內外。於外,外亂內寇之勾結,亂民逆黨之發難自不必說。然國家若此,我滿洲之內,自然也難辭其咎。今日且說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孝欽顯皇后於國家初露端倪,在於辛酉,文宗崩,授命八大臣贊襄政務。御史董元醇,侍郎勝保及大學士賈楨等請兩宮垂簾。並誅滅八大臣。然此誠是滿洲數百年未有之女人攝政之局面。然而,清史稿有記載:“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后禦養心殿,垂簾聽政。諭曰:“垂簾非所樂為,惟以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承,是以姑允所請。俟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 ”自是,日召議政王、軍機大臣同入對。內外章奏,兩太后覽訖,王大臣擬旨,翌日進呈。閱定,兩太后以文宗賜同道堂小璽鈐識,仍以上旨頒示。旋用御史徐啟文奏,令中外臣工於時事闕失,直言無隱;用御史鍾佩賢奏,諭崇節儉,重名器;用御史卞寶第奏,諭嚴賞罰,肅吏治,慎薦舉。命內直翰林輯前史帝王政治及母后垂簾事蹟,可為法戒者,以進。同治初,寇亂未弭,兵連不解,兩太后同心求治,登進老成,倚任將帥,粵、捻蕩平,滇、隴漸定。十二年二月,歸政於穆宗。”此時,兩宮宵旰,兢業國政。屢有革新。並當英法入寇京畿,發捻禍亂南方之際,主持大政,維持平穩,更開同光中興之局面,兩宮之力也。孝欽顯皇后此時當做有功之論。
    然,穆宗毅皇帝賓天,太后定策立德宗。此實有悖常理。於倫常來看,穆宗之後,當為子侄輩當之,大清開國以來,未見兄終弟及之事。而太后作此,意在德宗生母為其妹。此私心大於公心之處也。縱太后不垂簾,能放手國政於年長之君,或國家可繼同治中興之勢而發展,也未可知。
    光緒八年,孝貞皇后既崩,太后獨當國。十年,法蘭西侵越南。太后責恭親王奕 等因循貽誤,罷之,更用禮親王世鐸等;並諭軍機處,遇緊要事件,與醇親王奕譞商辦。醇親王是太后妹夫,自然照顧有加,此私心大於公心之二也。然愛新覺羅家族之男丁,皆天潢貴冑,英明神武之後,奈何任由太后執於股掌,是怯懦抑或無能?竊以為皆非也,此我滿洲所受漢化之荼毒所致。滿洲先世,順於自然,可汗之位,有德者有能者自居之,而眾人賓服於其能力魅力也。而自入中國,漸受漢化。等級分明。主上一語,臣下雖死而不敢多言。此等之忠義,非我滿洲之忠義,實乃腐儒之論,滿洲之忠義,在於忠滿洲​​,為國家。上有昏主,則下有諍臣。上主不義,下臣敢諫。此如同當今列國之問責制度也。更兼物競天擇之理。而漢化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雖上不合理,而下必擁之。此誤我國也。後來德宗戊戌之無奈,大亦因漢化之孝道也。
    及甲午年間,孝欽顯皇后六十壽,德宗以萬壽山大報恩延壽寺,高宗奉孝聖憲皇后三次祝釐於此,命葺治,備太后臨幸,並更​​清漪園為頤和園,太后許之。既歸政,奉太后駐焉。歲十月十日,太后萬壽節,上率王大臣祝嘏。時日本侵朝鮮,而太后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蹕路所經,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想國家當是之時非比康乾之國力,而以一人之尊榮耗費海軍之經費,不論多少,以私廢公,大不該也。更何況朝鮮軍事急,以太后命罷之。因厭其不祥。此一誤而再誤也。太后初以頤和園為海軍操練所為由,著令北洋自行籌措經費,而後公然為己慶壽用,竟至海軍廢弛,無力更新,終敗於倭寇。國家飲恨,億萬白銀東流。太后此生日,誠誤國也。
    戊戌新政,本德宗所主導力圖改弦更張之製。德宗行事有所不妥。急於頒政,步伐過大。而國家亦是不變不行之時,且對比後世之新政。舉措皆正確。太后顧全守舊,不能一概評為不對。畢竟維持社會穩定。但是,因此貽誤國家之時機,誠可惜也。
    庚子年,載漪等,妄言義和拳妖術,禍亂國家,太后以懼於洋人支持德宗,非但未止,更允之。縱令入京師,擊殺德意志使者克林德及日本使館書記,圍使館。此即婦人淺見近視之報復也。乃至釀成大禍,皇室被迫西狩。簽約害國。此事誠罪也。
    庚子之後,太后亦有所悟,考察開放,逐步進行。光緒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預備立憲。此前無古人之創舉。實可讚揚。然縱當時立憲,亦恐其晚矣,下臣畏太后餘威,更請二十年預備立憲,貽誤時機,人心喪失,此孝欽顯皇后不可不謂有責也。
    德宗景皇帝崩,國家新政正行,海內外亂黨亦亂,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而太后悍然立宣統。以其父載灃,皇后隆裕攝理政事。且看二人,隆裕者,孝欽顯皇后之侄女也,載灃者,孝欽顯皇后之外甥也。當是之時,滿洲非無人也,皇室非無人也。恭王溥偉,肅王善耆等,皆幹國圖治之人。而何獨獨偏於醇王一家?蓋因其乃太后之妹夫家也。
    德宗之崩,近有部門化驗,為砒霜所致,海內外諸多方家皆分析曰:除太后,無人可為此。則太后便有鴆殺皇帝之罪名,殺帝誤國,此後來滿洲之所以傾覆,國家之所以衰亡之一大緣由也。
    竊以為太后治國,固然有功,先有推行同治中興之力,後有開創立憲之舉,且維持大清四十餘年,雖無功勞亦有苦勞。而其過,也不可文過飾非。其過有三。其一,鴆殺德宗,謀害皇帝。此事於情於理於法,皆冒天下之大不韙也。縱然有母子之名分,亦不可妄殺國家九五至尊。乃至群龍無首。其二,用人不當,庚子之亂,以太后用載漪,剛毅等所致。後更啟用奕劻,奕劻貪墨無厭,賣官鬻爵。亂黨發難之時,其勾結袁世凱,竟然公開支持退位,此愛財小人,誤國之賊。太后用之為總理大臣數十年,國家之難,可想而知,太后之過,亦難洗清。其三,奢靡無度,此或因其為女人,愛美奢華半由天性,然太后身居一國之君長,豈可不念國家之艱難,而行鋪張。此過之三也。太后歸天三載而大清亡,太后能無干系乎?
    清史稿有論曰:世祖、聖祖皆以沖齡踐祚,孝莊皇后,當時無建垂簾之議者。殷憂啟聖,遂定中原,克底於昇平。及文宗末造,孝貞、孝欽兩皇后躬收政柄,內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不幸穆宗即世,孝貞皇后崩,孝欽皇后聽政久,稍稍營離宮,修慶典,視聖祖奉孝莊皇后、高宗奉孝聖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顧竊竊然有私議者,外侮迭乘,災祲屢見,非其時也。不幸與德宗意恉不協,一激而啟戊戌之爭,再激而成庚子之亂。晚乃壹意變法,怵天命之難諶,察人心之將渙,而欲救之以立憲,百端並舉,政急民煩,陵土未乾,國步遂改。綜一代之興亡,係於宮闈。嗚呼!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http://www.manchus.cn/bb/viewthr ... &extra=page%3D1

[ 本帖最後由 葉赫那拉怡蝶 於 2011-3-30 23:39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930

6

主題

80

回帖

43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1-4-19 19: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此文自相犯駁   前後不一   例如前文才說
"穆宗毅皇帝賓天,太后定策立德宗。此實有悖常理。於倫常來看,穆宗之後,當為子侄輩當之,大清開國以來,未見兄終弟及之事..."

後文卻說
"德宗景皇帝崩,國家新政正行,海內外亂黨亦亂,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而太后悍然立宣統..."

慈禧立光緒是違反宗法制度之舉   這點無可置疑
但宣統是光緒最親姪兒   由他入繼   正正符合上面所說的宗法制度
作者此時又改口說要國有長君   真不知如何是好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朝廷命官

襄佐國政

威望41
聖眷441
銀兩18018

879

主題

6862

回帖

8901

積分

爵位榮郡王
榮銜正一品太師
官職不設品國史館監修總裁官
兼職
身份榮王府家主
旗籍滿族鑲藍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4-21 00:41:15 | 顯示全部樓層
「然愛新覺羅家族之男丁,皆天潢貴冑,英明神武之後,奈何任由太后執於股掌,是怯懦抑或無能?竊以為皆非也,我滿洲所受漢化之荼毒所致。滿洲先世,順於自然,可汗之位,有德者有能者自居之,而眾人賓服於其能力魅力也。而自入中國,漸受漢化。等級分明。主上一語,臣下雖死而不敢多言。此等之忠義,非我滿洲之忠義,實乃腐儒之論,滿洲之忠義,在於忠滿洲​​,為國家。上有昏主,則下有諍臣。上主不義,下臣敢諫。此如同當今列國之問責制度也。更兼物競天擇之理。而漢化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雖上不合理,而下必擁之。此誤我國也。後來德宗戊戌之無奈,大亦因漢化之孝道也。」

當初議立順治皇帝的時候,大家並不是賓服於順治帝的能力魅力。而是貴戚之間盡行妥協之故。而漢文化亦是鼓吹諍諫。但自皇太極以來清朝的制度向君主專制推進,與漢不漢化是無關係,權在君主之手,這對國家才是好事。反之慈禧太后玩弄親貴之事,是因為慈禧太后自辛酉政變以來,漸漸掌握大權,變成了最終裁定者,皇權是由君主轉移至太后手上,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無關。

此文把預備立憲視為「創舉」,但問題是國人視預備立憲是「偽立憲」還是「真立憲」。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5-5 18:54 , Processed in 0.0767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